时间: 2025-05-03 22: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7:54
察知:这个词由“察”和“知”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观察并了解。它指的是通过观察、感知或分析来获得对某事物的认识或理解。
“察知”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察而知之”的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强调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得知识或理解。
在**文化中,“察知”强调的是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格物致知”有相似之处。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察知他人情绪和意图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有智慧和情商高的。
“察知”这个词给我一种沉稳和智慧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理解复杂情况的人。在表达时,使用“察知”可以增加语句的深度和内涵。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察知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这帮助我更好地定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期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察知”:
月光下,我察知了夜的秘密,
星辰的低语,风的轻抚,
在这静谧的时刻,
我与宇宙的心跳共鸣。
在英语中,“察知”可以对应为“perceive”或“discern”,它们都强调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获得理解。
“察知”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强调观察,还强调通过思考来获得深刻的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察知”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