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6:22
“东穿西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或物体在空间中无目的地、混乱地移动,从东边穿到西边,从西边撞到东边。基本含义是指行动没有目标,四处乱闯,缺乏计划和秩序。
“东穿西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东穿”和“西撞”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无序的移动。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文化中,秩序和计划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东穿西撞”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计划和目标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混乱和无效率联系在一起。联想上,它让我想到一个无头苍蝇般的形象,四处碰壁,没有方向。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在准备考试时的状态,他似乎没有明确的复*计划,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像风中的落叶,东穿西撞,寻找一个安息的地方。”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我想到一个迷宫中的小人,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路径,但总是回到原点。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混乱的脚步声或碰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n around like a headless chicken”,意思相近,都是形容无目的和混乱的行为。
“东穿西撞”这个成语在描述无序和混乱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化差异都有重要意义。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穿】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穿,通也。 、 《诗·召南·行露》-何以穿我墉。 、 、 《三国志·诸葛亮传》-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 司马光《资治通鉴》-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组词】
穿墉、 穿着鼻、 穿穴、 穿空、 穿胸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