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8:43
粱的一种。
1.
【赤】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赤,南方色也。 、 《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 、 《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其色赤。 、 《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赤刀。 、 《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 《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困于赤绂。 、 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日上,正赤如丹。
2.
【粱】
(形声。从米,梁省声。本义:植物名。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子实也称粱,为细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粟也,穈也。芑也。今小米之大而不黏者,其细而粘者谓之秫,古舂粟之率,自粝至于侍御皆言粱也。-粱,米名也。 、 《三苍》-粱,好粟也。 、 《礼记·曲礼》。注:“加食也。”-粱曰芗萁。又,大夫不食粱。 、 《国语·晋语》。注:“食之精者。”-夫膏粱之性难正也。 、 《诗·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组词】
粱糗、 粱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