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5:38
“位望通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地位高、名声显赫。其中,“位”指地位,“望”指声望,“通显”则表示广泛知晓和显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高,且名声远扬,广为人知。
在文学作品中,“位望通显”常用来描述历史人物或当代名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语中,它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某人地位显赫的意味。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术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其领域内具有显著影响力和地位的人物。
同义词:声名显赫、名满天下、赫赫有名
反义词:默默无闻、无名小卒、不为人知
“位望通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社会地位和名声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价值观的变化,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名声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位望通显”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成就的认可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尊敬和羡慕。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和成功的动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位望通显的教授的演讲,他的见解深刻,影响力广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位望通显者,星辰般璀璨,引领时代潮流,照亮前行之路。”
视觉上,“位望通显”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宫殿或庄严的仪式;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庄重的音乐或热烈的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minent and influential”,但这种表达缺乏“位望通显”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历史感。
“位望通显”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显著地位和名声,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成就的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
大亮虽~,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1.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2.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3. 【通】
4.
【显】
(会意。从页(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显,头明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