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49
折中:指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见、方案、利益之间进行调和,采取一个既不完全偏向一方也不完全偏向另一方的中间立场或方案。
折中一词源于汉语,古已有之,意指在不同意见之间寻找平衡点。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折中常常与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不同意见之间寻找平衡,避免走极端。这种思想在社会交往和政策制定中都有所体现。
折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和、理性的,它暗示了一种成熟和智慧的处理方式。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妥协的艺术和平衡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折中常常用于解决家庭或朋友之间的分歧,如在选择度假地点时,大家可能会折中选择一个大家都相对满意的地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爱与恨的边缘,我折中选择了沉默,让时间去书写未完的诗篇。”
折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天平的图像,象征着平衡和公正。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平静的旋律,代表和谐与妥协。
在英语中,“compromise”一词与“折中”相似,都指在不同意见之间寻找平衡。然而,“compromise”在英语中有时带有负面含义,暗示牺牲原则或价值。
折中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下都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情况下寻找平衡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折中这个词汇,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