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0:35
词汇“抗颜高议”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抗”、“颜”、“高”和“议”。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字面意思:
基本含义:指不顾他人的脸色或反对,高声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议论。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权威或众人反对时,依然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会议上或公开场合中,不顾他人反对,坚持自己的立场。
专业领域:在政治、法律等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或律师在辩论中坚持己见,不畏权威。
同义词:
反义词:
“抗颜高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的特点,即通过简洁的四个字传达丰富的意义。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可能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影响,他们常常在面对权威时,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传统文化中,坚持己见、不畏权威是一种受到推崇的品质。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面对反对时,依然能够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人,他们的勇气和坚定令人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团队讨论中坚持自己观点的情况。尽管有人反对,但我依然抗颜高议,最终得到了团队的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中抗颜高议,
不畏权威,不惧反对。
真理在心中闪耀,
勇气在言语中绽放。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台上,面对众人,高声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up and speak out”或“defy authority and voice one's opin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义相似。
通过对“抗颜高议”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个人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启发我在面对反对时,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
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1.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议】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议,语也。 、 《广雅》。按,谓论事之宜。-议,谋也。 、 《诗·小雅·斯干》-唯酒食是议。 、 《荀子·王制》-法而不议。 、 《史记》-赵王悉召群臣议。
【组词】
议计、 议妥、 议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