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4:24
牲畜:指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或其他实用目的而饲养的动物,通常包括牛、马、羊、猪、鸡等。这些动物主要用于提供肉、奶、皮革、劳动力等。
牲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原意指供祭祀用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所有用于经济目的的饲养动物。
在许多农业社会中,牲畜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某些文化中,牲畜还与**仪式和节日有关,如印度教中的牛被视为神圣。
牲畜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生活、自然环境和辛勤劳动。它也可能唤起对动物福利和可持续农业的思考。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家乡的农民们每天都会照顾他们的牲畜,这些动物不仅是他们的生计来源,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将牲畜比喻为自然的守护者:
牛群在田野上悠闲地漫步, 它们的蹄印是大地上的诗行。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群牛在牧场上悠闲地吃草,远处传来牧羊人的笛声。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和谐。
在英语中,livestock 对应于“牲畜”,但其使用更偏向于专业领域,如农业和畜牧业。在不同的文化中,对牲畜的重视和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牲畜一词不仅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基础词汇,也是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窗口。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业社会和文化传统。
1.
【牲】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牲,牛完全也。 、 《谷梁传·哀公元年》-全曰牲,伤曰牛。 、 《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 、 《易·萃》。郑注:“大牲,牛也。”-用大牲。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
【组词】
牲体、 牲礼、 牲玉、 牲事
2.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