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8:13
词汇“兼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兼儒”字面意思是指同时具备或涉及儒家的特质或思想。儒家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因此,“兼儒”可能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同时具有儒家的这些特质。
由于“兼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既有儒家的道德修养,又有其他特质。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兼儒”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兼”和“儒”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因此“兼儒”可能在某些文献或论述中出现过,但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兼儒”可能在描述某些历史人物或文化现象时有所提及。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学术讨论或文化研究中。
对于我来说,“兼儒”这个词汇带有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意味,它让人联想到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兼儒”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历史文献或参与文化讨论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兼儒”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如:“他是一个兼儒的商人,不仅在商场上游刃有余,还深受员工的爱戴。”
由于“兼儒”涉及儒家文化,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书院、经典文献、或是古代文人的形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兼儒”的词汇,但可以比较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思想或特质,如西方文化中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
“兼儒”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