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0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08:36
词汇“兼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阅,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误用的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中的术语,但在通用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我将从这个词汇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假设它是一个特定领域中的术语,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由于“兼倍”在通用汉语中不常见,我们假设它是一个特定领域(如数学、经济学或计算机科学)的术语。字面意思可能是“同时增加一倍”或“兼并并倍增”。
在假设的特定领域中,“兼倍”可能指的是一种操作或过程,其中某个量或价值不仅被合并,而且在合并后被加倍。例如,在经济学中,这可能指的是两家公司合并后,其总价值或产能增加了一倍。
由于“兼倍”是一个假设的术语,以下例句是基于假设的语境:
同义词可能包括“倍增”、“加倍”等,反义词可能是“减半”、“缩减”等。
由于“兼倍”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假设的特定领域中,“兼倍”可能反映了效率和增长的追求,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普遍的主题。
对于追求效率和增长的人来说,“兼倍”可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如兴奋和期待。
由于“兼倍”不是一个通用词汇,个人应用不详。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兼倍”用作象征,代表某种力量或效果的倍增。
由于“兼倍”不是一个通用词汇,视觉和听觉联想不详。
由于“兼倍”不是一个通用词汇,跨文化比较不详。
通过对“兼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假设的词汇,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多维度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倍】
(形声。从人,(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倍,反也。 、 《周髀算经下》-倍正南方。 、 《史记·淮阴侯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