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43:31
“捉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拉住衣襟,比喻在困难或尴尬的情况下勉强应付。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经济、能力或其他方面的窘迫状态。
“捉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是指实际的拉住衣襟的动作,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用法,用来形容人在各种困境中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衣着整洁是礼仪的一部分,因此“捉襟”这个词汇也隐含了对礼仪和体面的关注。在社会经济背景中,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经济状况的敏感和关注。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无奈和窘迫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坚韧和乐观。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意外支出导致财务紧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捉襟见肘”的感觉,这让我更加珍惜和管理好自己的财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的影子拉长,捉襟见肘地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每一脚步都踏出了生活的沉重。”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寒风中拉紧自己的衣襟,这个画面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无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ing oneself together”,虽然意思不完全相同,但也有一种在困难中努力维持的意味。
“捉襟”这个词汇虽然描述的是一种困境,但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韧和乐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丰富了我们对生活状态的描述,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裾】
衣服的前后襟。
【引证】
《说文》-裾,衣袌也。从衣,居声。 、 《说文通训定声》-裾,衣之前襟也。今苏俗曰大襟。 、 《淮南子·齐俗》-楚庄王裾衣博袍。
傲慢。
【引证】
《晏子春秋·外篇》-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 、 《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 《汉书·赵禹传》。颜师古注:“裙亦傲也。”-[赵禹]为人廉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