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7:07
捉襟肘见(zhuō jīn zhǒu jià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拉整衣襟时,露出了手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衣衫褴褛,生活贫困。它也可以比喻处境困难,无法顾及全面。
在文学作品中,捉襟肘见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贫困状态,如在古代小说中描述穷书生或贫苦百姓的生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经济状况不佳或面临多重困难。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它可能被用来分析贫困现象或社会不平等。
同义词:衣衫褴褛、贫困潦倒、一贫如洗 反义词:衣冠楚楚、富甲一方、腰缠万贯
捉襟肘见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衣敝履空,捉襟而肘见。”原指衣服破旧,后引申为生活贫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贫困和困难的标准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捉襟肘见**反映了社会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物质贫困的词汇,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批判。
这个成语给人以同情和怜悯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因贫困而挣扎的人们。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状态,激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因经济困难而捉襟肘见的朋友,他们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并激励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衣襟渐破,捉襟肘见间,忆往昔繁华。”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寒风中拉紧衣襟,手肘露在外面。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凄凉和无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wn and out”或“broke”,它们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贫困或无助的状态。
捉襟肘见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贫困,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中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衿】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李广苏建传》-泣下沾衿。 、 《聊斋志异·促织》-落衿袖间。
【组词】
青衿、 衿喉、 衿褵
3.
【肘】
(会意。从肉从寸,寸,腕下“寸口”部位。点明肘所在的范围。本义: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肘,臂节也。
肘者,肱与臂相接处。
【引证】
《礼记·深衣》。注:“肘或为腕。”-反诎之,及肘。 、 《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 、 《左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组词】
肘膊、 肘弯、 肘翼、 肘臂、 肘腕、 肘行、 肘行膝步
4.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