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0:49
“摧眉折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眉毛被摧毁,腰被折断”,形容极度屈服或卑躬屈膝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权势或压力面前表现出极度的顺从或卑微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摧眉折腰”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强权时的无奈和屈服,如古代诗词中描述臣子对君王的绝对服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的软弱表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行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态度和行为时各有细微差别,但都与“摧眉折腰”在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摧眉折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有关,特别是在描述臣子对君主的态度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也用于描述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等级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摧眉折腰”这个成语反映了在特定社会结构下,个体可能需要表现出对权威的极度顺从。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了成语的意义和使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描绘了一种被迫的、不自由的状态。联想上,它让我想到历史上的许多悲剧人物,他们在强权面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表现出“摧眉折腰”的态度,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个人关系中,我都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权势的阴影下,他摧眉折腰,心中的火焰却未曾熄灭。”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低头弯腰的人,面带无奈的表情。听觉上,可能是沉重的叹息声,或者是压抑的沉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w and scrape”,意指过分恭敬或卑躬屈膝。
“摧眉折腰”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个体可能需要面对的困境和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男儿委身事权贵,~诚可怜。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眉】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引证】
《说文》-眉,目上毛也。 、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 元稹《遗悲怀》-报答平生未展眉。
【组词】
眉心、 眉间广尺、 眉泉、 眉寸、 眉下添眉、 眉弓、 眉尖、 眉柳、 眉脚
3.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4.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