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26
“摧枯振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摧毁枯木和振起腐朽之物。基本含义是指力量强大,能够轻易地摧毁衰败的事物,使其焕发新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力量之大,能够轻易地改变或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摧枯振朽”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强大力量的作用,如在历史小说中形容某位君王的改革措施或军事行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军事或企业管理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强有力的改革或创新。
同义词“势如破竹”强调的是行动的迅猛和不可阻挡,而“摧枯振朽”更强调的是对衰败事物的彻底改变。反义词则表达了无力改变现状或无法应对挑战的意思。
“摧枯振朽”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力量和变革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摧枯振朽”常常与英雄主义和改革精神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人对于强者和改革者的崇拜,以及对于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渴望。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振奋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带来积极变化的力量和人物,激发了我对于变革和创新的向往。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如何以摧枯振朽的决心,彻底改变了我们团队的工作氛围和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摧枯振朽,旧枝新芽,生机盎然。”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勇士挥舞着巨剑,斩断枯枝,唤醒沉睡的森林。这样的场景配上激昂的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摧枯振朽”的力量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eep away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指彻底的变革和更新。
“摧枯振朽”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理解了力量和变革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于变革和创新的看法和感受。
悠悠邃古,未闻斯酷。岂非摧枯振朽,易为力乎。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3.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4.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