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0:12
“五丝”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五种丝线或丝织品。在古代,丝线常用于纺织、刺绣等工艺,因此“五丝”可能指的是五种不同颜色或质地的丝线。
由于“五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五丝”,可能是指具体的五种丝线,或者是象征性的表达,如五种情感、五种元素等。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的使用更为罕见。
“五丝”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由“五”和“丝”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丝”常指丝线或丝织品,而“五”则表示数量。这个词汇在历史上的演变不大,主要用于描述具体的物品或象征性的意义。
在**文化中,丝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意义。丝线常用于刺绣、编织等工艺,象征着精致和美好。因此,“五丝”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五种吉祥的象征。
“五丝”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精致、细腻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精美的刺绣作品、华丽的服饰,以及传统工艺的美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手工艺品展览中看到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的手链,非常精美。这让我对“五丝”这个词汇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五丝缠绕,织就春光无限,
五彩斑斓,绣出人间繁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的精美图案,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编织时丝线摩擦的声音,细腻而悦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丝”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five threads”或“five silks”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五丝”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细节和美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丰富性。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