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6:32
“大吆小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大声呼喊,小声吆喝。基本含义是指说话声音大,有时带有命令或责备的意味,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声音大而严厉,或者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在文学作品中,“大吆小喝”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描述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在发怒时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公共场合不礼貌的行为,或者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严厉训斥。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有效的沟通方式,强调温和而非严厉的交流方式。
“大吆小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语的积累和演变而来。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和口语中使用。
在**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大吆小喝”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文明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温和的语气和方式进行沟通。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不愉快的场景,如争吵或训斥。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提醒他们在交流中保持礼貌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使用“大吆小喝”的方式,认为这会影响人际关系和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市场,商贩们大吆小喝,争夺着顾客的目光。”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商贩们大声叫卖,顾客们穿梭其中,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热闹和听觉上的嘈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uting and yelling”,但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大声说话的接受程度和看法可能有所不同。
“大吆小喝”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交流中应保持适当的语气和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何苦自己不尊重,~,失了体统。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吆】
大声喊。通常指大声斥责人,大声驱赶牲口,高声叫卖,喊劳动号子等。
【引证】
《大波》-现在皇帝还着人吆跑了。
【组词】
吆号子、 吆卖、 吆天喝地、 吆吆喝喝
3.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4.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