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17:01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穷困到了极点,没有一片瓦可以遮头,没有一块地方可以立足。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极度贫穷,没有任何财产和立足之地。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悲惨境遇,如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贫苦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非常贫穷,没有任何财产。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极端贫困的状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贫穷和富有时各有细微差别,但都传达了相似或相反的情感和状态。
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使得这样的描述成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成为描述极端贫困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生活的不易。它也体现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是社会批判和反思的一个重要符号。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悲哀,因为它描绘了一个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深思。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困难时期的境遇,或者在讨论社会问题时作为一个生动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他如那‘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孤魂,漂泊在人海茫茫。”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破败的房屋和无家可归的人。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空旷田野的声音,或者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哭声。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homeless”或“destitute”,但这些词汇没有中文成语那样的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极端贫困的生动比喻,也是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讨论社会问题。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我~,丈夫又不要我,又无亲戚投奔,不死更待何时。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4.
【瓦】
用瓦覆盖;铺瓦。
【引证】
《急就篇》-瓦屋梁。
5.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6.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7.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8.
【锥】
(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锥,锐也。 、 《释名·释用器》-锥,利也。 、 《战国策·秦策一》-引锥自刺其股。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锥之处囊中。
【组词】
锥刀、 锥矢、 锥囊、 锥行衰、 锥行之陈、 锥毛、 锥刀之末
1. 【立锥】 插立锥尖。形容地方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