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2:35
词汇“却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基本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语境。因此,我将从这个词汇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却曲”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拒绝弯曲”或“不屈服”的意思。其中,“却”有拒绝、退却的含义,“曲”则指弯曲、屈服。
由于“却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出现,表达一种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态度。
由于“却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却曲”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这种态度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高尚的品质。
“却曲”给人一种坚定、不屈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使用“却曲”这个词的情况。它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语境中。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却曲”来表达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感:
风雨中,我依然却曲,
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境屈服。
“却曲”可能让人联想到坚硬的岩石,不畏风雨的形象。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岩石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画面。
由于“却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明确。
“却曲”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传达了一种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