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0:11
墓茔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坟墓”或“墓地”。它指的是埋葬死者的地方,通常包括墓穴、墓碑和其他相关的纪念设施。
“墓茔”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长河中变化不大。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使用“墓”字的记录,而“茔”字则更多用于指代墓地或坟地。
在**传统文化中,墓茔被视为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也是家族血脉延续的象征。因此,墓地的选择、建造和维护都受到高度重视。
“墓茔”一词常常带有一种庄重、哀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家族长辈的葬礼,亲眼见证了墓茔的建造过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墓茔在家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墓茔”:
在岁月的长河中, 墓茔静静地躺着, 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承载着世代的思念与回忆。
在英语中,与“墓茔”对应的词汇是“grave”或“cemetery”。虽然基本含义相同,但在不同文化中,对墓地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墓茔”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生者与逝者的重要纽带。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茔】
(形声。从土,荧(yíng)省声。本义:墓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茔,墓也。 、 《玉篇》-茔,墓地。 、 《广雅》-茔,葬地也。 、 《汉书·张安世传》。注:“冢地也。”-赐茔杜东。 、 《汉书》-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贫民。
【组词】
茔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