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5:24
墓铭 是指刻写在墓碑上的文字,通常包括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生平事迹、悼念词句等内容。它是纪念死者的一种方式,也是后人了解和缅怀逝者的重要途径。
墓铭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墓”指坟墓,“铭”指刻写的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墓铭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发展到包含更多个人事迹和情感表达的文字。
在不同文化中,墓铭的意义和形式各异。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墓铭往往强调家族的延续和对后代的期望;而在西方文化中,墓铭可能更注重个人成就和精神遗产的表达。
提及墓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死亡、哀思和缅怀。它唤起人们对生命短暂和珍贵性的思考,同时也激发对逝者生平的回忆和评价。
在家族墓地参观时,我曾仔细阅读过祖先的墓铭,这些文字不仅让我了解了家族的历史,也让我感受到了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
在诗歌中,墓铭可以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
在静谧的墓园里,
石碑上的墓铭,
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时光的痕迹,
在字里行间轻轻流淌。
想象一座古老的墓园,石碑上的墓铭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庄重。耳边仿佛能听到风吹过墓碑时,那些文字在风中低语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墓铭的形式和内容各有特色。例如,在拉丁语中,墓铭可能包含更多的**元素和对来世的期望;而在日本文化中,墓铭可能更注重简洁和美感。
通过对墓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墓铭不仅是逝者的纪念,也是生者对生命和死亡思考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墓铭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铭】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 《礼记·檀弓》-铭,明旌也。 、 《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铭书于王之大常。 、 《字林》-名,题勒也。 、 《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其铭有之。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铭功会稽岭。
【组词】
铭功、 铭戒、 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