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41:21
墓阙(mù qu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墓前的石碑或石门,通常用于标记和装饰墓地。在古代,墓阙不仅是墓地的入口,也是显示墓主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墓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墓”指坟墓,“阙”原指宫殿或城墙的门楼,后引申为墓前的石碑或石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墓阙”逐渐成为特指墓地入口的石制建筑。
在**传统文化中,墓阙不仅是墓地的装饰,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死亡和丧葬的重视,以及对家族和血统的尊重。
“墓阙”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历史、传统和家族的延续。它也可能引发对生死、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在参观古代墓地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墓阙,它们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逝。
在诗歌中,可以将“墓阙”作为象征,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
古道旁,墓阙立,
岁月无声,石碑记。
家族荣耀,血脉续,
时光流转,记忆存。
想象一座古老的墓阙,周围环绕着苍松翠柏,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这种场景往往伴随着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墓地标志可能是墓碑或*,它们在形式和象征意义上与的墓阙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对逝者的纪念和尊重。
通过对“墓阙”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墓地的标志,也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对家族和血统的延续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阙】
去除。
【引证】
《周礼》-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挖掘。
【引证】
《左传》-若阙地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