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7:26
削趾适屦(xuē zhǐ shì j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削短脚趾以适应鞋子的大小。这个成语比喻为了适应某种条件或环境而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本质或特点,通常带有贬义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迎合社会或他人的期望而牺牲个人原则或特点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那些不得不做出妥协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个体如何在社会压力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同义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迁就妥协 反义词:坚持己见、固守原则、不屈不挠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夫削足而适屦,因贱伤足者也。”原意是指为了穿上合适的鞋子而削短脚趾,后来引申为为了适应某种条件而牺牲自己的本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不过分也不不及,追求平衡和谐。因此,“削趾适屦”这种极端的适应行为往往被视为不智之举,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独立性和原则性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而不得不做出的一些妥协和牺牲。
在职场中,有时为了团队的和谐或项目的推进,个人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妥协,这种情况下,“削趾适屦”的成语就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无奈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现实的磨砺下,我学会了削趾适屦,但心中的火焰,依旧燃烧不息。”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痛苦地削短自己的脚趾,以便穿上那双不合脚的鞋子。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切割的声音,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呻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因愤怒或报复而伤害自己,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为了某种目的而自我牺牲的概念。
“削趾适屦”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适应环境或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可能做出的牺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姊妹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屦。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趾】
(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 《易·贲卦》-贲其趾。 、 《易·噬嗑卦》-屦校灭趾。 、 《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 、 《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 、 左思《吴都赋》。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足趾之所不蹈。
【组词】
趾股、 趾踵、 趾踵相接、 趾爪
3.
【适】
(形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適,之也。 、 《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 《尔雅》-适,往也。 、 《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 《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土。 、 《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 、 《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 宋·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组词】
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 适野
4.
【屦】
(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
【引证】
《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屦,履也。 、 《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 、 《左传·僖公四年》。疏:“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谓之屦。”-共其资粮屝屦。 、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组词】
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 屦人、 屦及剑及、 屦缕
践踏。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传》-身屦典军。 、 扬雄《羽猎赋》-屦般首,带修蛇。(般首:指虎一类猛兽。)
【组词】
屦企、 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