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5:28
焦朽: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物体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火中而变得干燥、脆弱、易碎,甚至可能部分或完全烧毁。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焦热而腐朽。
“焦朽”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焦”(指物体因高温而变质)和“朽”(指物体腐烂、损坏)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分别使用,组合后强调了物体因高温而导致的腐朽状态。
在文化中,“焦朽”常与毁灭、衰败的意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不可逆转的损失和悲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火灾、战争等灾难后的场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无力感。
“焦朽”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联想到毁灭和失去。它让人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历史的沧桑。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目睹或经历过火灾,可能会对这个词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例如,亲眼看到家园在火灾中变成焦朽的废墟,会让人对“焦朽”这个词有切身的体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焦朽的废墟上,新生的花朵悄然绽放,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arred”或“scorched”,它们也用来描述物体因高温而变质的状态。
“焦朽”这个词在描述灾难后的场景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体的状态,还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