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05
焦思苦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焦虑地思考,痛苦地考虑”。它形容人因为某个问题或困境而感到极度焦虑和苦恼,不断地思考和担忧。
焦思苦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焦思”和“苦虑”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焦”表示焦虑,“思”表示思考,“苦”表示痛苦,“虑”表示考虑。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
在传统文化中,焦思苦虑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重大抉择或困境时的内心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与责任感、道德感和社会期望有关,反映了人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焦思苦虑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紧张、焦虑和不安。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在描述困境时更加生动和深刻。
在个人生活中,焦思苦虑可能出现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如选择职业、购房或婚姻等。这些时刻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担忧,需要深思熟虑。
在诗歌中,可以将焦思苦虑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如:
夜深人静时,月明星稀,
我焦思苦虑,心事重重。
焦思苦虑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紧锁的眉头和沉重的呼吸声。视觉上,可能是模糊的影像和暗淡的色彩;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叹息和不安的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gonize over" 或 "worry incessantly",它们在语义上与焦思苦虑相近,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焦思苦虑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内心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焦虑和苦恼的情感,还反映了深层次的思考和责任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我这时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绥远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虑的只是这个问题。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3.
【苦】
粗劣 同: 盬
【组词】
苦盐、 苦功、 苦事
4.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