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7:06
词汇“焦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焦”和“暑”。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焦暑”进行深入分析:
“焦暑”字面意思是指极度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那种让人感到焦躁不安的高温天气。其中,“焦”字在这里表示极度、极度干燥或热得让人难以忍受,“暑”则指夏天的高温。
“焦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能与古代人们对极端天气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极端的高温天气。
在**文化中,夏季常常与“焦暑”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气候的原因,也与农业社会中夏季劳作的辛苦有关。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焦暑”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引起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焦暑”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不适和烦躁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汗水、疲惫和渴望凉爽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焦暑”天气,我总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选择在室内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
在诗歌中,“焦暑”可以用来形容夏日的酷热,如:“焦暑如火,烤炙着大地,唯有心中清凉,方能抵御这无边的炎热。”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可能会用“scorching summer”或“sweltering heat”来表达类似的酷热天气。
“焦暑”这个词在描述极端高温天气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特点,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种天气的感受和应对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描述更加准确和生动。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