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8:20
“兴云作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制造云雾,比喻制造神秘或混乱的气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能够引起或制造出一种难以捉摸或混乱的局面。
在文学中,“兴云作雾”常用于描述那些善于操纵局势、制造迷雾的人物,如政治家、商人或智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让人感到困惑或难以理解。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自然现象,但在日常语言中较少使用。
同义词:制造迷雾、故弄玄虚、云山雾罩 反义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直截了当
“兴云作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自然现象中的云雾有关。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为制造的混乱或神秘气氛。
在**文化中,云雾常被赋予神秘和超自然的象征意义。因此,“兴云作雾”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神秘或超凡能力的人物。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复杂。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深不可测的人物和复杂的局势,同时也让我感到一种探索和解谜的兴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善于兴云作雾,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感到困惑。这种行为虽然有时能为他带来短期的好处,但长期来看,却破坏了团队的信任和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风,兴云作雾,让人在迷雾中寻找真理的光芒。”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片朦胧的云雾覆盖着山峦,给人一种神秘和不确定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神秘的旋律,如钢琴曲《雾》,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eate a smokescreen”,意为制造烟幕,比喻掩盖真相或真实意图。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用来形容那些善于隐藏自己真实目的的人。
“兴云作雾”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一种策略。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局势,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量那道人,有甚么神通,不知展吾兴云作雾之机,涌浪翻波之智,待春雷始震,正值风云庆会之时,就将形山洗去,叫他一般皆休。
1.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