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35
担带(dān dà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承担责任或负担。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承担起某种责任、义务或负担,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
“担带”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中对承担责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担带”强调了个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中被广泛推崇。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要求。
“担带”一词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担带起家庭责任的情况,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担带”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担带”融入到描述英雄形象的诗句中:
他肩负重担,步履坚定, 担带起希望,穿越风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肩负重物的人,步伐坚定,面带坚毅的表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重但坚定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担带”可以对应为“shoulder”或“bear”,如“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或“bear the burden”。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强调了承担责任的概念。
“担带”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承担责任的行为,还体现了个人品质和社会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担带”有助于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1.
【担】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引证】
《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负担荷以丈尺兮。 、 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组词】
挑担;担仗、 担头、 货郎担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引证】
李颀《别梁鍠》-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