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31:50
市面:指市场上商品交易的表面现象,通常用来描述商品的供应情况、价格波动以及交易活动的热络程度。
“市面”一词源于汉语,由“市”(市场)和“面”(表面)组成,最初用来描述市场的表面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市场的整体状况。
在中国文化中,“市面”常与经济活动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萧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面”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心态。
“市面”一词通常给人以经济活动的联想,可能带来积极(如繁荣、活力)或消极(如萧条、不稳定)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关注市面上的商品价格和供应情况,以便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市面”融入描述经济活动的场景,如:
市面熙攘,货物琳琅,
价格起伏,人心惶惶。
在英语中,“市面”可以对应为“market”或“marketplace”,但其含义更侧重于具体的交易场所,而不像“市面”那样强调市场的表面现象。
“市面”是一个描述市场表面现象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市面”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社会状况,并在日常交流和创作中灵活运用。
1.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