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0:06
词汇“恚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恚”通常指愤怒、怨恨,而“碍”则指阻碍、妨碍。因此,“恚碍”可以理解为因愤怒或怨恨而产生的阻碍或妨碍。
由于“恚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哲学讨论中,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情绪对人的影响。
“恚”和“碍”都是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恚”,而“碍”则常用。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是为了强调情绪对行动的负面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情绪的控制和内心的平和。因此,“恚碍”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强调修身养性的文献中出现。
“恚碍”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内心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怨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情绪问题而影响决策或行动的情况,这时可以借用“恚碍”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恚碍”来表达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心中的恚碍,如影随形,
在夜深人静时,更显沉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内心的阴影所笼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悲伤的旋律来表达“恚碍”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如英语中的“emotional block”或“mental barrier”。
“恚碍”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情绪问题时,需要意识到它们可能对我们的行动和思维产生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感状态。
1.
【恚】
(形声。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恚,恨也。 、 《广雅·释诂二》-恚,怒也。 、 《战国策·齐策三》-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 、 《管子·地员》-恚目。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恚而语女曰。 、 《明史》-懋卿恚甚。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承畴大恚。
【组词】
恚碍、 恚忌、 恚忿、 恚责
愤怒地,生气地;发怒地。
【引证】
《汉书》-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
2.
【碍】
(形声。从石,疑声。本义:妨碍,阻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碍,止也。 、 《通俗文》-限至曰碍。 、 《列子·力命》。注:“止也。”-孰能碍之。 、 《法言·问道》。注:“限也。”-碍诸以礼乐。 、 吴均《与朱元思书》-直视无碍 、 《红楼梦》。-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