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9:59
词汇“甸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甸邑”进行分析:
“甸邑”的字面意思是郊外的城镇或乡村。其中,“甸”指的是郊外或田野,“邑”指的是城镇或村落。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指代城郊的聚落或乡村地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左传》等,“甸邑”常用来描述城外的乡村景象或居民生活。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较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文解读中。
“甸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乡村”、“郊区”等词汇。
在古代**,“甸邑”常与田园生活、自然风光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在社会背景上,它也体现了古代城乡分界和农业社会的特点。
提到“甸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悠闲的田园生活和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怀旧和诗意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甸邑”这个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历史或文学时,可能会作为专业术语出现。
在创作诗歌或散文时,可以使用“甸邑”来营造一种古朴、宁静的氛围,如:“漫步于古时的甸邑,耳畔是悠扬的牧笛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乡村风光的画卷,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结合音乐,可能是悠扬的古筝或笛声,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rural area”(乡村地区)或“suburb”(郊区)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甸邑”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情感价值。在学*和使用这类词汇时,可以增进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甸】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引证】
《说文》。段注:“甸,王田也。”-甸,天子五百里地。 、 《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五百里甸服。 、 《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 、 《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甸服。
【组词】
甸地;甸邑;甸服、 甸畿
2.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邑,国也。 、 《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组词】
敝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