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56:35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由于大量的人工热源、建筑物和道路等硬质表面吸收和重新辐射太阳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农村地区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城市成为一个“热岛”,在气象学和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热岛效应”一词源于气象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0年代,用以描述城市地区温度高于周边农村的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热岛效应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指标,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通过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来改善城市环境。
热岛效应可能让人联想到城市生活的炎热和不适,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到城市中心在夏季确实比郊区热,这让我更加关注城市绿化和环保措施。
在诗歌中,可以将热岛效应比喻为现代文明的烙印,如:
城市的肌肤,烙印着热岛的痕迹, 高楼大厦,是热浪的囚徒。 绿意稀疏,热风肆虐, 我们在这热岛中,寻找一丝清凉。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热岛效应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其表达和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热带城市,热岛效应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在这些地区,人们可能更加关注如何通过城市设计来缓解这一现象。
热岛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概念,它不仅揭示了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来改善生活环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环境问题和城市发展。
1.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2.
【岛】
(形声。从山,鸟声。本义: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地) 同本义。
字省作“岛”。
【引证】
《史记·田儋传》。集解引韦昭:“海中山曰岛。”-入海居岛中。 、 曹操《步出夏门行》-山岛竦峙。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
【组词】
岛峙、 岛夷
3.
【效】
(形声。从攴(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 、 《史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
【组词】
效力;效绩、 效玺、 效己、 效芹
4.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