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8:04
热带沙漠气候是指位于赤道两侧5-15度纬度范围内的沙漠地区所特有的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日温差大,降水量极少,通常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甚至有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气候学中,“热带沙漠气候”用于描述特定地理区域的气候特征,是科学研究和气象预报中的重要概念。 在文学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来描绘荒凉、艰苦的环境,或者象征孤独、绝望等情感。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热带沙漠气候”来形容极端干燥或炎热的情况。
同义词:干旱气候、沙漠气候 反义词: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一词由“热带”和“沙漠气候”组合而成。其中,“热带”源自拉丁语“tropicus”,意为“与回归线相关”,而“沙漠”则源自拉丁语“desertum”,意为“被遗弃的地方”。这一词汇在20世纪初被广泛用于地理学和气候学中,用以描述特定的气候类型。
在许多文化中,热带沙漠气候常被视为极端和挑战的象征。例如,在阿拉伯文化中,沙漠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诗歌和故事中常见的背景,象征着坚韧和生存的智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热带沙漠气候”可能引发对极端炎热和干燥的联想,以及对生存挑战的感受。这种气候条件下的生活可能被视为艰苦和不易。
个人可能在与旅行相关的经历中遇到“热带沙漠气候”,例如在访问撒哈拉沙漠或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沙漠时,亲身体验这种极端气候条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热带沙漠气候的拥抱中,每一粒沙都是时间的见证,每一阵风都是历史的低语。”
视觉上,热带沙漠气候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沙丘、烈日下的阴影和偶尔出现的绿洲。听觉上,可能是风沙的呼啸声或是远处骆驼的铃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阿拉伯语中的“صحراء حارة”(Sahara Harra)或西班牙语中的“clima desértico tropical”,都用来描述类似的气候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是一个描述极端气候条件的重要词汇,它在科学、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和气候知识,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3. 【沙】
4.
【漠】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漠,北方流沙也。 、 《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 、 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组词】
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 漠野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引证】
《庄子·知北游》-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
5.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6.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