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1:36
抑扬顿挫 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或文章的声调或节奏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种韵律美。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
在文学作品中,抑扬顿挫常用来描述诗歌、散文或戏剧中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在口语交流中,适当的抑扬顿挫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在音乐和演讲领域,抑扬顿挫也是重要的技巧,用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抑扬顿挫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诗经》中的“抑扬顿挫,音节分明”,后来在文学批评和语言学中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语言的韵律美。
在**传统文化中,抑扬顿挫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技巧,也是审美的重要标准。在古典诗词和戏曲中,抑扬顿挫的运用被视为艺术成就的标志。
抑扬顿挫给人以节奏感和动态美,让人联想到音乐的旋律、诗歌的韵律和戏剧的情感变化。它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在日常交流中,我常常注意到演讲者或讲故事的人如何运用抑扬顿挫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会刻意安排词句的抑扬顿挫,以营造一种节奏感和情感的流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舞台上演讲,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停顿和转折恰到好处,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正是抑扬顿挫的体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hythm and flow”或“cadenc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语言的节奏和流畅性。
抑扬顿挫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技巧,也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交流的效果,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学和运用抑扬顿挫,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美,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那~,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时弹似的。
1.
【抑】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抑之欲其奥。
【组词】
抑按、 抑首、 抑搔、 抑扬
2.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3.
【顿】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顿,下首也。 、 《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二曰顿首。
【组词】
顿颡、 顿筑、 顿头、 顿膝
4.
【挫】
(形声。从手,坐声。本义:折断;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挫,摧也。 、 《老子》-或挫或隳。 、 《国语·吴语》。注:“毁折也。”-而未尝有所挫也。
【组词】
挫折、 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