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58
剽盗: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偷窃或抄袭他人的作品、思想或创意,通常涉及非法获取或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
剽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剽”(意为掠夺)和“盗”(意为偷窃)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在知识产权的非法获取和使用上。
在现代社会,剽盗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的背景下。社会普遍认为剽盗是不道德的,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
剽盗一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道德和违法行为。它可能引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讨论,以及对原创性和创新价值的重视。
在学术生涯中,我曾目睹同学因剽盗他人研究成果而受到严厉处罚,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原创性和诚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剽盗者如同幽灵, 窃取星光,却不见光明。”
剽盗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和隐秘的行动,视觉上可能是模糊的轮廓或不清晰的图像。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警报声或窃窃私语。
在不同语言中,剽盗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非法获取和使用他人知识产权——是普遍存在的。
剽盗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汇,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对原创性的尊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该词汇有助于维护学术和创作的诚信。
1.
【剽】
(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书多以剽为之。-勡,劫人也。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勡吏而夺之金。 、 《史记·酷吏传》。索隐:劫也。-俱攻剽为群盗。
【组词】
剽掠、 剽攻、 剽拂、 剽夺、 剽虏、 剽伤
2.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