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9:59
妆聋作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假装聋子和哑巴。基本含义是指故意装作听不见或说不出话来,用以逃避责任或避免参与某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故意回避问题或装作无知,以避免卷入麻烦或责任。
在文学作品中,妆聋作哑 常用来描绘那些不愿面对现实或逃避责任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故意回避问题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故意不回应关键问题或逃避公众监督的行为。
同义词:装聋作哑、装傻充愣、避而不谈 反义词:直言不讳、坦诚相待、开诚布公
妆聋作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逃避责任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各种社会和政治语境中。
在文化中,妆聋作哑** 常常被视为一种不诚实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批评和鄙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代表了逃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选择妆聋作哑,这种行为最终影响了团队的效率和士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沉默的舞台上,他妆聋作哑,
逃避着现实的锋芒,
心中的秘密,不愿与人分享。
视觉上,妆聋作哑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耳塞、嘴巴紧闭的人,试图隔绝外界的声音和交流。听觉上,可能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风声或远处的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retend to be deaf and dumb",但这个表达不如中文成语那样精炼和富有文化内涵。
妆聋作哑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责任时的逃避行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批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1.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聋,无闻也。 、 《庄子·逍遥游》-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