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8:31
词汇“拿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基本定义、语境分析、示例句子、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跨文化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然而,如果我们从词汇的最契合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从“拿”和“周”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行一些创造性的联想和分析。
基本定义:
创造性使用:
情感与联想:
反思与总结:
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词汇,创造性地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不常见词汇的探索,我们可以拓宽思维,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拿】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水浒传》-手里拿串拍板。
【组词】
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2.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