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5:45
“智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智力残疾,即个体在智力发展上存在障碍,导致其认知能力低于正常水平。这通常是由于遗传、疾病、脑部损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智残”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智残”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难以追溯。随着社会对特殊需求人群关注度的提高,这个词汇的使用也逐渐规范化。
在**,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重视,对“智残”这一词汇的使用也越来越注重尊重和敏感性。社会普遍提倡包容和理解,以促进智残人士的社会融合。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恐惧或误解。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对智残人士的尊重和保护。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智残人士,他们的坚韧和乐观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交流和互动中,尊重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智残”融入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例如:
在智力的边缘, 他们用心灵的光芒, 照亮了世界的角落。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温馨环境,或者智残人士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他们努力学*的声音,或者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对智力残疾的称呼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常用的词汇是“intellectual disability”或“mental handicap”,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智残”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一个涉及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复杂词汇。在使用时,我们应该注重尊重和敏感性,以促进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1.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2.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