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6:17
“五光十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五种颜色的光和十种颜色的色。基本含义是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常用来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热闹。
“五光十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色彩的描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色彩丰富和多样性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五光十色”常与节日庆典、繁华市场等热闹场景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繁荣景象的赞美。
“五光十色”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兴奋,让人联想到热闹、欢乐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节日庆典中看到五光十色的灯饰,那种绚丽的色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光十色的梦境,在夜空中绽放,每一道光,都是心灵的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充满五光十色彩的节日庆典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欢快的节日乐曲,如《春节序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lorful”和“multicolored”,但它们更侧重于描述色彩的多样性,而不像“五光十色”那样强调色彩的鲜艳和丰富。
“五光十色”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和表达丰富多彩的场景和情感。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地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
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的稀世奇珍。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3.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