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9:45
“狩人”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从事狩猎活动的人。在古代,狩人通常是指专门负责狩猎以获取食物、皮毛或其他资源的职业人士。在现代,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指代那些擅长或从事狩猎的人。
“狩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狩”指的是狩猎,而“人”即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主要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出现。
在许多文化中,狩猎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和传统活动。例如,北美原住民文化中,狩猎不仅是获取食物的手段,也是一种精神和社会活动。
提到“狩人”,可能会联想到野性、自由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个词可能唤起一种对古老生活方式的怀旧感,或是对自然界中生存斗争的敬畏。
在现代社会,狩猎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监管。个人可能通过参与有组织的狩猎活动,体验成为“狩人”的感觉,但这通常是在严格遵守法律和伦理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在诗歌中,可以将“狩人”描绘为一个孤独的旅者,穿越森林,与自然和谐共存,寻找生命的真谛。
想象一个狩人在黎明时分穿越森林的画面,背景是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这样的场景可以唤起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
在不同文化中,狩猎的角色和意义各不相同。例如,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狩猎仍然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活动。
“狩人”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狩猎这一活动,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
【狩】
(形声。从犬,守声。“犬”是狩猎的助手,故从犬。本义:冬季打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狩,犬田也。 、 《易》。按,田必有犬,故从犬。”-明夷于南狩。 、 《易·荀》注-岁终田猎曰狩。 、 《尔雅》-冬猎为狩。 、 《公羊传·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 、 《汉书·刑法志》-冬大阅以狩。 、 《列子·黄帝》。注:“火田为狩”-狩于中山。 、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组词】
狩田、 狩地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