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1:39
“三忘”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三忘”可能指的是“三次忘记”或“三个方面的忘记”。在没有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下,这个词汇的意义是模糊的。
由于“三忘”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三忘”,可能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概念而创造的词汇。在口语中,除非是在特定的对话或情境中,否则不太可能出现。在专业领域,除非有特定的定义,否则也不会使用。
由于“三忘”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遗忘、忘却、忘怀 反义词:记忆、铭记、牢记
由于“三忘”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无从考证。
在没有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下,“三忘”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也是不明确的。
“三忘”可能让人联想到放下、解脱、超脱等情感,具体感受取决于个人经历和语境。
由于“三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低。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三忘”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在静谧的夜晚,我寻求三忘,
忘却尘世的喧嚣,
忘却心中的烦恼,
忘却时间的束缚。
由于“三忘”不是一个具体词汇,它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也是模糊的,可能与宁静、平和、超脱等概念相关。
在没有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下,“三忘”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也是不明确的。
“三忘”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意义和使用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具体上下文和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种不常见的词汇,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理解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可能含义。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