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8:07
词汇“殷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殷赈”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殷赈”的字面意思是丰富、充足。其中,“殷”表示丰盛、充足,“赈”则有救济、供给的意思。结合起来,“殷赈”指的是物资或财富的丰富和充足。
在古代文献中,“殷赈”常用于描述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充裕,或是指在灾荒时国家对百姓的救济充足。例如,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能会用“殷赈”来形容某个时期的国库充盈或对灾民的救济充分。
“殷赈”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大大降低,主要保留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充裕”、“富足”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国家的财富和物资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福祉。因此,“殷赈”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评价一个时期的国力和社会状况。
“殷赈”一词给人以安定、富足的正面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一个物资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
在现代生活中,“殷赈”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经济或社会问题时,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策。
在创作中,可以将“殷赈”用于描述一个幻想世界中的富饶之地,或是用它来描绘一个历史时期的繁荣景象。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代市集,货物琳琅满目,人们熙熙攘攘,这便是“殷赈”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市集的喧嚣声,或是丰收时节的欢庆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殷赈”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用“prosperous”(繁荣的)、“abundant”(丰富的)等词汇来表达。
“殷赈”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力。
1.
【殷】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引证】
《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殷,作乐之盛称殷。 、 《公羊传·文公二年》-五年而殷祭。 、 《礼记·曾子问》-服除而后殷祭。 、 《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 、 《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 《金史》-神其来思,时歆荐殷。
大。
【引证】
《广雅》-殷,大也;众也。 、 《庄子》-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
【组词】
殷奠、 殷喜、 殷祭、 殷袔、 殷殷轸轸、 殷礼、 殷事
2.
【赈】
(形声。从贝,辰声。本义:救济) 同本义 。本作“振”。
【引证】
《盐铁论》-战士以奉,饥民以赈。 、 清·洪亮吉《治平篇》。-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赈给、 赈田、 赈贷、 赈荒、 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