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8:31
词汇“捧足”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捧”通常指用手掌托着或举起,而“足”则指脚。结合起来,“捧足”可能指的是用手托着脚的动作,或者引申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尊重或崇拜。
由于“捧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捧”和“足”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方言中。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捧足”可能与特定的礼仪或*俗相关,表达对某人的极高敬意。
由于“捧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相关的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捧足”来表达对某位英雄的敬仰:
在历史的长河中,
英雄的身影如星辰般璀璨,
我们捧足而拜,
心中满是敬仰与感激。
由于“捧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捧足”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使用场景可能较为有限,主要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极度尊重或崇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需要谨慎,以免造成误解。
1.
【捧】
(形声。从手,奉声。本义:两手承托。古多作“奉”)。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捧,两手承也。 、 《穆天子传》。注:“捧,两手持也。”-捧馈而哭。 、 《后汉书·朱浮传》-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 晋·干宝《搜神记》-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组词】
捧戴、 捧脚、 捧檄、 捧头鼠窜、 捧茗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