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6:14
“义不容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在道德或责任上是必须去做的,没有推脱的余地。
“义不容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礼仪文化。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强调道德和责任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表达责任感和道德义务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义不容辞”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观念,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坚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责任感和勇气。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挺身而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团队成员都认为我应该承担起领导责任,我意识到这是“义不容辞”的,最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中,他义不容辞,/ 肩负起希望的重量,/ 每一步,坚定而从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画面,传达出“义不容辞”的决心和勇气。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增强这种坚定和责任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uty-bound”或“obligated”,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法律或社会义务,而“义不容辞”则更侧重于道德和责任感。
“义不容辞”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道德和责任的概念,还鼓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勇于承担责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成语在文化和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4.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