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6:40
词汇“文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文翮”进行深入分析:
“文翮”由两个字组成:“文”通常指文学、文化、文雅等含义;“翮”则指鸟羽的茎,即羽毛的主干部分。结合起来,“文翮”可以理解为文化或文学的翅膀,比喻文化或文学的力量和飞翔的能力。
在文学语境中,“文翮”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或作者的文学才华。在口语中几乎不使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或专业文学评论中。
“文翮”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文人对文学和文化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评论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传递深远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文翮”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文学和文化的高度尊重。
“文翮”给人一种高雅、深远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文学作品中的飞翔意象,以及文学对人类精神的提升作用。
由于“文翮”较为古雅,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撰写文学评论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个词汇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韵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文翮,诗心逐梦飞。”
视觉上,“文翮”可以联想到鸟儿展翅高飞的画面,听觉上则可能联想到古典音乐中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比喻来实现,如英文中的“literary wings”。
“文翮”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文学的尊重,也象征着文学的力量和影响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翮】
(形声。从羽,鬲(gé)声。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
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
【引证】
《说文》-翮,羽茎也。 、 《尔雅·释器》。郭注:“翮,鸟羽根也。”-羽本谓之翮。 、 《周礼·地官·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