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3:31
密谏:指在私下或秘密的情况下向君主或上级提出忠告或建议,通常是为了避免公开场合的尴尬或风险。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密谏常用于描述忠臣对君主的私下劝谏,如《史记》中记载的许多历史。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密谏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仍可能提及。 专业领域**:在政治学或历史学中,密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用于分析古代政治体制和君臣关系。
同义词:私下劝告、秘密建议、暗中提醒 反义词:公开谏言、明谏、直言
词源:密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密”(秘密的)和“谏”(劝谏)组成。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密谏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古代**,密谏是君臣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密谏的概念仍然存在,但更多地体现在组织内部的私下沟通和建议中。
密谏给人一种谨慎和负责任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在风险和压力下仍坚持提出建议的勇气和智慧。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对上级进行密谏的情况,通过私下沟通,成功避免了可能的冲突和误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密谏比喻为夜空中最亮的星,虽不张扬,却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视觉:密谏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中,一位忠臣在昏暗的灯光下向君主低声细语的场景。 听觉:可能是一种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nfidential advice”或“private counsel”,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保密性而非劝谏的性质。
密谏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私下沟通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密谏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1.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2.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谏,证也。 、 《楚辞·七谏序》-谏者,正也。 、 周礼·司谏》注-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 《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掌谏五恶。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 、 《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 《周礼·地官》-保氏常谏王恶。 、 《战国策·赵策》-大臣强谏。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 诸葛亮《出师表》-忠谏之路。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为拒谏。
【组词】
谏阻纳质、 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