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8:04
农币: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农村或农业社区中使用的货币,它可能是一种地方性的货币系统,用于促进当地的交易和经济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农币可能是一种实物货币,如粮食或布匹,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货币单位,用于记录交易。
在文学作品中,农币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社区的经济生活。在口语中,农币可能被用来指代任何非正式的、地方性的交易媒介。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农币可能被研究作为地方经济体系的一个案例。
同义词:地方货币、社区货币 反义词:法定货币、国际货币
农币的词源可能直接来自于“农业”和“货币”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从指代实物货币演变为包括任何形式的农村地区使用的货币。
在某些文化中,农币可能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可能象征着一种对现代货币体系的抵制或补充。
农币可能让人联想到简单、朴素的生活和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批判。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某些农村地区,农币可能仍然是日常交易的一部分,居民们习惯于使用这种地方性的货币系统。
在诗歌中,农币可以被用来象征社区的团结和自给自足的精神:
在绿意盎然的田野间, 农币流转,心手相连。 每一粒谷,每一缕丝, 编织着乡土的梦与诗。
农币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的景象:金黄的麦田、忙碌的市集和悠扬的乡村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农币的概念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非洲的“物物交换”系统或拉丁美洲的“时间银行”。
农币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特定地区的经济实践,也揭示了人们对货币和交易的不同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经济体系。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币】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幣,帛也。 、 《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四曰幣贡。 、 《礼记·曲礼》-幣曰量幣。 、 《礼记·月令》-用圭璧更皮幣。 、 《孟子》-事之以皮幣。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游吉)奉其皮幣。 、 《战国策·齐策三》-请具车马皮幣。
【组词】
皮币、 币玉、 币号、 币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