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9:53
“仰之弥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抬头仰望,感觉越来越高。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人或某物的崇敬之情越来越深,或者指某物的价值、地位或难度随着了解的深入而显得更加高大、难以企及。
“仰之弥高”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意是指孔子的学问和道德修养让人感到越来越高大和坚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表达对某人或某物的敬仰和赞叹。
在*传统文化中,对圣人、英雄和伟人的敬仰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通过学和了解,对高尚品质和伟大成就的敬仰之情会越来越深。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赞叹。它让人联想到高山、伟人、英雄等形象,激发人们对高尚品质和伟大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遇到那些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我都会感到“仰之弥高”。例如,当我阅读某位科学家的传记时,对其在科学领域的贡献感到无比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仰之弥高,星辰可摘,心怀敬畏,步履不停。”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仰望星空或高山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音乐或赞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more I learn, the more I realize how much I don't know”(我学得越多,越意识到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虽然不完全对应,但表达了类似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仰之弥高”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学*和生活中更加敬畏和尊重那些有伟大成就和高尚品质的人。它提醒我在追求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弥】
(形声。从弓,尔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彌,驰弓也。 、 《集韵》-弥,《说文》:弛弓也。
4.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