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1:40
匡救弥缝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匡、救、弥、缝。字面意思分别是:
基本含义是指纠正错误、救助危难、弥补缺陷、修补漏洞,强调在出现问题或危机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和完善。
匡救弥缝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匡救弥缝 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强调在出现问题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纠正和弥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匡救弥缝**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出现问题时采取适度的措施进行纠正和完善,避免极端和偏激。在社会管理、法律制定等方面,这一理念被广泛应用。
匡救弥缝 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积极行动,寻求解决方案。
在个人经历中,匡救弥缝 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家庭中解决矛盾、在社会中参与公益活动等。例如,在团队项目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诗歌:
风雨中,他挺身而出,
匡救弥缝,稳定了航船。
错误被纠正,漏洞被填补,
希望之光,再次闪耀。
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摧毁了家园。镇长挺身而出,组织救援,匡救弥缝,最终帮助居民重建家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视觉联想: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暴风雨中挺身而出,修复破损的船只或建筑,展现出坚韧和决心。
听觉联想:可以联想到紧急救援的呼喊声、工具的敲击声,以及人们团结协作的口号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如 "rectify and mend" 或 "correct and repair",强调对错误和缺陷的纠正和修复。不同文化中,这一概念普遍存在,但具体表达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匡救弥缝 是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成语,强调在面对问题时采取行动进行纠正和弥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困难时刻勇于承担责任,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秕政日闻,赖诸公~。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3.
【弥】
(形声。从弓,尔声。本义:放松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彌,驰弓也。 、 《集韵》-弥,《说文》:弛弓也。
4.
【缝】
缝合处。
【引证】
《礼记·檀弓》-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
【组词】
衣缝;裤缝;缝际
罅隙。
【引证】
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组词】
缝罅、 缝子、 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