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09
利刃 的字面意思是指锋利的刀刃,通常用来形容刀具或武器的锋利部分。基本含义是指具有强大切割能力的工具或武器,常用来比喻具有强大影响力或破坏力的手段或事物。
“利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利”指锋利,“刃”指刀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具有强大影响力或破坏力的事物。
在许多文化中,“利刃”常与勇气、力量和战斗精神联系在一起。在军事文化中,利刃象征着战士的荣誉和战斗力。
“利刃”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恐惧、敬畏或尊敬。它让人联想到危险、力量和精确性,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暴力和破坏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利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或行为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如在辩论中,某人的论点可能被形容为“利刃般的言辞”。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灵如利刃,切割着虚伪的表象,揭示出真实的本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把锋利的刀具,闪耀着寒光;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紧张激烈的战斗音乐,增强“利刃”的冲击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harp blade”或法语中的“lame tranchante”,都与“利刃”有相似的含义,强调刀刃的锋利和切割能力。
“利刃”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锋利,还比喻了各种具有强大影响力或破坏力的事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利刃”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刃】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 《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 、 《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 、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组词】
刀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