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1:36
词汇“牙契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旧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的法律文献和商业活动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牙契钱”是指在**古代,买卖双方在进行交易时,由中间人(牙人)收取的费用。这种费用通常是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来计算的,类似于现代的佣金或手续费。
在古代**的商业活动中,牙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撮合买卖双方,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牙契钱”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商业法律文献和历史记载中,用于描述这种中间费用。
“牙契钱”这个词源于**古代的商业实践。其中,“牙”指的是牙人,即中间人;“契”指的是契约或合同;“钱”则是指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商业活动中已经很少使用这个词汇,取而代之的是更通用的“佣金”或“手续费”。
在**古代社会,牙人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负责撮合交易,还负责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因此,“牙契钱”的收取在当时是合法且必要的,但也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以防止过度收费。
对于现代人来说,“牙契钱”这个词可能会带来一种历史感和古旧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商业活动的复杂性和规范性,以及牙人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由于“牙契钱”是一个历史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然而,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商业和法律制度。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牙契钱”这个词来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和细节感。例如:
在那个年代,买卖一匹马不仅要付给卖家钱,还得额外支付一笔牙契钱给牙人,这是规矩。
由于“牙契钱”是一个历史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观看历史剧或参观博物馆来获得更直观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中间费用也有不同的名称,如英语中的“commission”或“brokerage fee”。这些词汇在各自的语言和文化中有着相似的含义和用法。
“牙契钱”这个词虽然已经不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商业活动的特点和规范。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差异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历史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2.
【契】
楔子。 同: 楔
【引证】
《齐民要术》-从批契系(或作“继”)腰曳之。
人名。殷代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
3.
【钱】
(形声。从金,戔(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引证】
《说文解字》锴注-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 、 《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龟贝金钱。 、 《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 、 《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钱覆其上。 、 、
【组词】
钱眼、 钱价、 钱范、 钱幕、 钱缗、 钱品、 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