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0:07
刚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坚定不移地遵守正义和道德原则,不屈服于压力或诱惑。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强调其正直、坚定和公正。
“刚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刚”指坚定、坚强,“正”指正确、正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更多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刚正”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在现代社会,这种价值观仍然被推崇,尤其是在强调法治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中。
“刚正”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坚强、正义和无私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原则和道德。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刚正的领导,他始终坚持原则,不受外界影响,这种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刚正”:
在风暴的中心,他屹立不倒,
刚正的灵魂,照亮黑暗的角落。
想象一位身穿法官袍的法官,手持法槌,面容严肃,这种形象与“刚正”紧密相连。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法庭宣判声,强调公正和权威。
在英语中,“刚正”可以对应为“upright”或“righteous”,虽然这些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正直和正义的概念。
“刚正”这个词在我看来是道德和品格的象征,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在个人和社会价值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明白了坚持正义和原则的重要性。
1.
【刚】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引证】
《增韵》-刚,坚也。 、 《说文》-刚,彊断也。 、 《荀子·臣道》-挢然刚折。 、 《左传·昭公六年》-断之以刚。 、 《诗经·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组词】
刚巨、 刚条、 刚木、 刚土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